Ring

Inner City

regding posted @ 2011年3月01日 14:44 in Mood with tags 大学 Inner City 圈子 《楚门的世界》 车站 , 1372 阅读

Inner City

The inner city is the central area of a major city or metropolis. In the United StatesCanadaUnited Kingdom and Ireland, the term is often applied to the poorer parts of the city centre and is sometimes used as a euphemism with the connotation of being an area, perhaps a ghetto or slum, where residents are less educated and more impoverished and where there is more crime. Sociologists in these countries sometimes turn this euphemism into a formal designation, applying the term "inner city" to such residential areas rather than to geographically more central commercial districts.

这是维基百科对Inner City的解释,对我而言,只能证明我以前所想的都是谬论,根本就是一厢情愿罢了,这也证明了,我的所作所想不能对事实造成任何的修改,除非我修改维基百科关于Inner City这一页的内容,除了误导成千上万的迷茫儿童以外,貌似没有了一点意义。

期末考试之前,ETP给了我们一周的假期用来备考,可是我们却全部用来看无聊的球赛,和蚊子做持久斗争了。为了不枉费这一周的时间,其实也是为了找个可以吹空调的地方,每天晚上去图书馆成了我的必修课。依旧是那个靠窗户的位置,依旧灯光昏暗,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图书馆里人很多,除了一群也许和我有着一样来吹空调想法的人外,就剩下工作人员了。由于采购部这次大发慈悲,一次性买了一年都不会去买的书,导致整个阅览室将近一半的地方被书所占据了。

习惯性从书架上拿下《读者》和《旅行家》,最多多拿本《中国国家地理》,好像我对地理很感兴趣,其实只是为了看看那些图片。起码我还认为《中国国家地理》中的照片有点水平,虽然不高。

看完最新一期的《读者》后习惯性的合上书,爬在桌子上看窗外。说是窗户,其实图书馆的落地窗到了晚上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镜子,因为这玻璃为了减少光照强度,光线强的一边就不透明,无可奈何地成了被窥探的对象。

随手翻翻《旅行家》,无意中看到Inner City的字样。一时间感触颇多。当然,此时我依旧不知道Inner City的真正含义。

不知道是不是总把《楚门的世界》挂在嘴边,所以每个词都会往那边联想一番。而恰恰这个词又是如此贴切。也许另有原因。而这个原因是不是因为我就是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城市中。一个由欲望、权利、金钱以及一切构成真是社会的因素构成的围墙所包围的Inner City。

 

圈子

从这个圈子中跳出来,又跳入另一个圈子里。

这就是我们的生活,也许有人喜欢一个人,无论在做什么,但是还是逃脱不了被圈在其中。一个人的生活圈子,不知不觉便成为了一座城池。不管你的城池怎样,无人问津,而你能做的,就是陪着这座城池老去,等待藤蔓植物慢慢吞噬坚固的碉堡、青色的砖墙渐渐风化……如果幸运,你也许是那个沉睡了千年的公主,某个时刻,会有某位王子来到你的圈子,从这个不再富有生机的地方解救你。可大多数时候,你只是看枯树枝头的乌鸦,不停地凝望死寂的古堡,不停地诉说着关于这座城池所拥有的辉煌,但毕竟是过去,终究会有人因厌倦你那千篇一律并且招人厌的声音而用石块赶走你,而这里,还是不属于,虽然这里的一切都是由你所创造……

有人说一个的精力有限、生命有限,一切的一切都有限,就像是超市里的东有都有保质期一样。所以,我们遵从这个定理。保持着150人的朋友圈,吃着自己熟悉的食物,走在自己熟悉的道路上,生活半径不过5公里,而这,就是我们的一切了。圈子套圈子,最后我们发现,我们所做的,就是我们生活所唯一创造的东西——圈套。

 

大学

记得韩寒写过一本叫做《一座城池》的长篇,虽然他本人一再强调不是写大学生活,虽然我也并未拜读过。但是喜欢胡思乱想的我还是把这本书和大学联系起来了。

由于我党的正确领导,也随着我国GDP的飙升,我国的大学也开始飙了,但飙升的不是学术成就,而是学校的面积和校舍大楼。当然,这点也充分证明GDP增长是事实。其实不想牵扯这些问题,但是忍不住嘴上跑火车,估计是看看韩寒的文章多了……

是的,不得不承认,我国想在越来越像是一个强国了,而我国的大学也越来越像是一个城市了。

记得去朋友的大学赏花,由于时节不对,花倒是没有赏到,人差点丢了,而且是在校园里丢了,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丢人?其实不怪我,人家本校的学生上课也都要带地图的。如果某天上课,一个同学来晚了,教授问他原因由来,如果他说是迷路了,大家也不要惊讶,这是事实。

Inner City来形容现今的大学一点也不为过。这里光怪陆离,你能想到的都会发生,何况这里是高智商人才的聚集地,所以你想不到的也会发生。又是韩寒的一句话“我们本因该不断地学习,不然势必会被这个社会淘汰,但是大学本来就不是一个用来学习的地方”。那我们进入大学为了什么?想迷失在东京街头那样迷失在这里么?也许不用,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迷失,我们有好多证书要去考,虽然毕业了这些证书除了卖废纸就没有其他用处;因为我们需要爱情,所以我在大学里谈恋爱,虽然大多在毕业后结束,但起码给了我们工作经验。

 

车站

一个车站有别样风情,但却充斥了别样的离别。

记得看阿涩的节目时,听到阿涩说每个男孩子都有火车情结,但是,遗憾的是我没有,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讲,我不是男孩!这点是可怕的,但从别人的角度来讲,我是个小男人。虽然有点自恋,但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
什么事火车情结,盼望着火车可以带自己离开某地,然后踏上一段充满未知,或许带点神秘色彩的旅程?其实我对火车倒是有点恐惧症状。怕那道不知去往何方的铁轨,和不断从窗边闪现而过的诡异风景,好像被时间拉长,失去了原有的色泽,渐渐消融在浅浅的暗夜中。

但是火车也给了我另外的体验,体验一种久压之后,突然得到向往已久空间的释然,以及昏暗、摇晃车厢中微妙的人际关系。我乘坐火车无非了两种目的:第一,逃难,当然,至今还是没有过的;第二,就是旅行,或者说是为了生活。说道旅行,记得网上有朋友这样说:“旅行是什么,旅行就是你从你待厌倦了的地方,去一个别人待厌倦了的地方。“其实这话不错,起码我这样认为。

一头扎进火车昏暗的车厢,耳朵里塞上耳塞,然后装死一样躺在硬邦邦、冷冰冰的板子上,然后开始数着时间,希望可以早点离开这摇晃嘈杂的地方,到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地方下车,然后在这里继续建立一个圈子。

其实我也是蛮喜欢火车的,因为可以在大冬天的时候,和一群人相拥着回家,然后回到那个自己待厌倦的地方,和一些不会厌倦的人在一起,干一些已经别别人干厌倦的事情,而自己却不知疲倦,还乐此不疲得。

说到车站,怎么说呢。按照教科书式的说法,就是人生的驿站,陪着一些不熟悉的人一起路过,有的人只是来这里打酱油,有的人却对此感到尤为深刻。也许某年的某时刻,他和某人在此离别,亦或者,这里就是家乡的代名词,好像车站顶上的站名比自己母亲的家常菜都情切。

车站,让我想到就是日出之前匆匆离去,夜幕降临时疲惫归来。

我们在不同的车站辗转,在不同的城市流浪,最后将归像何方。是否可以离开这个Inner City,我只希望我是一个沉睡着的公主,我可以不需要美貌,但是我希望可以有一个王子,带我俩开这里。或者,我可以扮演那个王子,带一位公主离开那座充斥着荆棘的古堡。


登录 *


loading captcha image...
(输入验证码)
or Ctrl+Enter